新闻资讯
上个周末,我的朋友圈里因为一篇争议10W+文章《繁花渐逝》吵了起来。具体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上海高端夜总会招聘,我这里就不赘述了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阅读。总之我的朋友圈因为这篇文章旗帜分明地划分为了两种声音!
一部分人慷慨地给了很多大拇哥,认为当下的经济环境就需要有这样理性的声音,需要类似的探讨;另一部分则认为文章的论述逻辑存在着很多问题,更像是一篇“拼凑观点”得出来、只是放大了情绪的个人观点。
还有人扒了扒作者的过往业绩表现,发现成绩有些抱歉,尤其是第三只基金“三年亏了60%”上海环球梦KTV招聘。于是又有很多人感叹,怎么这两年的金融专家都跟民科似的,争先恐后地试图一眼洞穿经济形势。微信上有位小球老师的观点被大量转发,他说“有时候,这世界确实有点难理解……把基民的钱亏掉了,摇身一变上海夜场男模招聘,反手开始针砭时事,拼凑观点,就能得到满堂彩。”!
我不是专业的金融从业者,对于这篇文章的对错其实没有什么发言权。但我赞同这种“浮躁”的氛围,确实到了需要“警惕”的地步。
假设一家VC进行了60笔公开投资,几年后复盘portfolio,发现这些被投企业里有60%处于存续经营状态,剩下40%注销、倒闭,只有零头数量的企业最终上市。
补充条件是,这些仍处“存续经营”的被投企业里,又有近半数存在失信、司法纠纷的情况;而最终上市的企业里,只有一家登陆了科创板,其余企业都登陆的是新三板。
求问,对于一家VC机构来说,这组数据是一个什么水平?这种水平是不是代表了部分VC的真实业绩和能力?
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几位相熟的投资人朋友,得到了一些专业回复,我认为都挺有道理,不过暂且按下不表,先看看在公开的场合上海环球梦KTV招聘,这家VC得到的评价如何。
引发我和朋友们这通讨论的,是一篇小红书笔记,包含64笔公开投资信息的表格,详细标注着多少家企业正常经营、多少家企业已注销/失信/股权冻结、多少家企业上市,然后向读者们提问:这咋回本?如何面对自己的投资者呢?
这么一问,网友自然借着这张图开始了对投资行业的猛烈批判。有人简短地吐槽“太恐怖了”“当年就是人傻钱多”,有人直白地说“PE/VC行业骗子密集程度太高”,有人直接开嘲,说“笑死,不是看人、看项目、看赛道吗”“新三板也叫上市?”?
所以除了对水平问题感到好奇,我其实更想问,到底如何评判一家VC的真实业绩?并且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,仅仅只有这家机构的业绩表现吗?这种在我看来更多基于情绪论断式评价,到底将会如何影响VC/PE行业呢?
我的老朋友小野认为,这是很“平均”的水平,甚至“有一半被投存续很不容易了”——但除此而外,她就很难得出其他结论了,因为“看活着的企业数字没太大意义”,具体要看这家机构在这些项目上赚了多少钱。
投资大V庄明浩的答案大致相同。他认为虽然从数据上看“倒闭的数量有点多”,但“不管是倒闭还是存续经营,其实都没有意义”,因为“只要没有退出那都是0”上海环球梦KTV招聘,而评价一个VC的业绩表现需要看“看上限,而不是看下限”——毕竟在风投行业里常见的一种状况是,即使整个portfolio只有一家上市公司,但这家公司的IPO“能挣回来10x,那其他(项目)全死了也没事”。
简单讲,两位讲了一些方,但谨慎得很,都没有给出明确结论。于是为了增加讨论的建设性,我试着给这道思考题增加一些了补充条件!
这家VC成立于VC 2。0爆发的那两年,大部分的投资活动在2019年之前完成,包括唯一在科创板IPO的企业——这笔投资发生在2017年,3000万人民币占股2%;2019年登陆科创板,股东限售期为12个月,按照上市后的股价表现,这笔投资最多能收回现金1亿元。
虽然有了更多的补充条件,但投资大V金叶宸仍然很难得出具体的结论,“假设该机构的单只基金规模为1亿元,而这支最终登陆了科创板、账面回报还算不错的项目最后占50%仓位,其他登陆新三板的项目再占30%仓位,剩下的分割剩下的仓位,那么该只基金最终的业绩表现除了IRR难看点,但扣掉管理费后税前应该没亏。”?
并购从业者“悲风白杨”则推测:假设按照VC机构的平均水准,即单个项目平均投入在500万到1000人民币以内,那么不难推算出这家投资了60个项目的机构,整个基金规模大概为3亿左右——基于这种假设,那么除非他们在某个成功的投资案例上一直跟进投注,否则1000万翻一倍也就2000万,算下来该机构的业绩大概率是亏损的。
一位即刻的朋友认为,如果是单只基金投60个项目,那么该机构大概率采用的是撒黄豆而不是重仓狙击的打法,单项目投资额估计比较低,得有超高回报deal才可能赚钱。在这种情况下,作为2014年以后开始投资活动的中早期VC,有机会投中的超级deal其实就“那么些”,得仔细核对一下详细的portfolio,才能判断他们到底挣不挣钱。
于是我进行了最后一轮的条件补充:该机构创始人身价不菲,属于“创而优则投”;虽然大部分的投资行为都在2019年之前进行,但从工商信息上看, 2020年之后仍然陆续有几只基金落地,也仍然有出手案例,只是不过在数量级上有着明显回落,2020年后平均每年出手次数不到“2”。
这次的答案开始变得清晰起来。我的同事张楠拍了脑门,声称这是个不错的选题线索,这家机构或许代表了“那些逐渐退出市场的VC的典型画像”:自己有不少钱上海环球梦KTV招聘,也有一定的投资经验,在市场狂热期又募到了资,投了不少项目,但策略不清晰,阶段不明确,又没明星项目,项目管理也有问题,缺少持续募资能力,运气还不太好,最后心气儿也没了。
从结果来看,最有可能的答案就是,该机构的业绩很难让投资者们感到满意,进化转化到实际工作过程中,他们的出手减少、慢慢在资本市场中流失存在感,就是个必然的结果。
小野感叹,这或许是“上一代投资人的宿命”。因为虽然从现在看来,我们记忆中创投行业的“黄金时代”,也是人们只顾着往前跑的时代,是一套直接从美国市场拿思路来套的时代。具体到投资过程中,所有人都觉得机构的退出只有上市一条路,即使是VC也没有更灵活的退出意识,这也是当下创投行业的主题变成“全员退出”的根本原因之一。
可不嘛,这确实是真风险,真天使,真投资。一家有着这样出身、诞生于这样周期的机构,慢慢走向这样的结局,确实很适合用一声长叹来最终定调。
不过尽管最终有了相对确定的结论,那为什么我说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,不仅是这家机构的业绩表现?因为不能忽略的是推导的过程。就像咱得承认,当下行业问题确实不少,批评甚至嘲讽都无可厚非——但您看到刚才我那么一大长串“做题过程”或许能发现了,单凭一张截去了项目名称,只显示项目投资时间、投资金额、轮次、经营状态的表格,是很难判断该机构的业绩表现,更无法以此推断该机构的业务能力。
包括后面我为朋友们补充的那些“前置条件”,实际上都是我在看到这份表格之后,根据披露出来的有限信息,在我们的数据库中进行反向搜索,才最终定位到的当事机构。
更微妙的是,从表格上所披露的轮次分布情况,不难发现这家机构是一家VC——经过我确认,该机构的自我定位是“专注于早期的VC基金”——但笔记的标题却是“某家PE机构的投资信息,这咋回本”,最终的落脚点是“高大上的PE这两年日子难过,这家机构将如何面对自己的投资者呢”。
如果只是不小心混淆了VC和PE,说句不客气的话,对“一家专注于早期的机构,有半数的被投机构最终倒闭”反应激烈,只能说明行业仍然离成熟还早,仍然处于懵懂的青春期,仍然有必要结结实实地面对阵痛!
其实前几天,还有一条热门小红书笔记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简单来说就是大学实习就业微信群里,出现了一条“上海KTV招聘男模”的招聘启事。
由于我常年混迹虎扑、贴吧、B站,类似素材通常被用来 “玩梗”——类似的男公关、雇佣兵、收留心碎少男少女公告,我的微信群聊记录里就汇集了数十条。换句话说,这类素材都算是“乐子”,如果你认真回应,那么你就会顺利地成为群里的“新乐子”。
可要是非要上价值,感叹“金融专业实习已经到next level”,然后在各个微信群和社交媒体传播开来呢?
这或许是比“60个项目有一半最终倒闭”更让人难过的现象。借用老朋友方亮前几天在社交平台上的一句牢骚:‘手里拿着榔头,看什么都像钉子’是一种病得治,同理,无论股权还股票投资,看见什么消息都觉得是好消息也是一种职业病。
那看什么消息都觉得是坏消息呢?或许行业确实缺少信心,需要给大家鼓鼓劲儿,要不然大家只能选择“娱乐至死”。但对每一位投资人个体来说,带着悲观去谨慎地寻找解决方案,和带着悲观去解读自己所遭遇的一切,终点一定是两个不同方向上海KTV招聘。上海环球梦男模招聘上海夜场招聘男模